着。
&esp;&esp;时间来到十月底,天空之中飘起了鹅毛大雪。
&esp;&esp;大雪飘落的第一夜,朱棣捂着头晕了过去。
&esp;&esp;清醒过来的朱棣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封锁消息,可是在军中众将那里却是不可避免的传播开来。
&esp;&esp;朱棣的固执让人担忧,他坚信自己一定能打赢。残酷血腥的战斗依旧还在延续。
&esp;&esp;随着时间的流逝,明军的士气愈发低落。
&esp;&esp;补给线太过漫长,天气又不好。后方送来的物资越来越少还无法按时抵达。
&esp;&esp;明军缺医少药,很多伤员无法得到及时救治而身亡。军士的口粮与马匹的草料也逐渐开始短缺。
&esp;&esp;甚至就连神机营的大炮都快撑不下去了。
&esp;&esp;火药倒是还有,可大炮的炮管长时间射击早已经到了报废的边缘。
&esp;&esp;限于明朝的技术水平,火炮制作都是用模具浇铸而成。内里有不少气泡,质地也是参差不齐。
&esp;&esp;长时间的射击使用,炮管都快报废,再用下去就该炸膛了。
&esp;&esp;而更换的炮管太重,从山海关那边一路运输几千里过来,在这种天气状况下简直就是要命。
&esp;&esp;朱棣的身体每况愈下,可他还在坚持。每天他都会骑马来到战场上,向着北方眺望。
&esp;&esp;北边,那是狼居胥山。
&esp;&esp;面对把防线修建的固若金汤的蒙古人,明军只能是一次又一次的用血肉之躯扑过去。
&esp;&esp;汉王朱高煦出卖情报,导致明军两批辎重队遇袭,大量物资损失之下,剩下的物资只够大军使用不足一个月。
&esp;&esp;然后在这个时候,王霄接到了一封家书。
&esp;&esp;家书上写了几件事情,让王霄看完之后陷入了长久的沉默。
&esp;&esp;第一件事情是太子朱高炽的身体状况不好,甚至都快到了药石无用的程度。
&esp;&esp;第二件事情是内阁三杨动作频繁,派兵封锁了长城沿线的各处关口。
&esp;&esp;而最后一件事情则是说,孙若微已经生了,是个男孩,按照出征前定下的交代,起名朱祁镇。
&esp;&esp;王霄早早的就解决掉朱高炽身边下毒的太监,可朱高煦的势力是如此之大,太子还是无法避免的中招了。
&esp;&esp;至于内阁三杨,他们是铁杆的太子党。调动备倭兵封锁长城关口,应该是他们得知太子的身体状况后做出的应对。
&esp;&esp;他们防备的不是朱棣也不是王霄,而是手握重兵的汉王与赵王。
&esp;&esp;汉王与赵王靖难的时候就是朱棣的左膀右臂,在军中经营多年实力雄厚。一旦他们挥兵入关,那太子党一系绝对都是死翘翘的下场。
&esp;&esp;王霄坐在自己的营帐里,手中拿着家书看着外面纷飞的鹅毛大雪,久久不语。
&esp;&esp;他的种种策划与安排,现在看起来还是有漏洞。
&esp;&esp;别人不是npc,不可能按照王霄的计划去行动。不得不承认的是,他有些小瞧那两位常年在军中的王爷了。
&esp;&esp;此刻摆在王霄面前的有两个选择,一个是和原著一样按照原剧情推动。另外一个则是放手一搏!
&esp;&esp;如果走第一条路,王霄手里现在已经有了战斗力强大的神机营作为依仗。朱棣如果想要阵前传位给汉王,绝对不可能把神机营留下。
&esp;&esp;而且汉王心思缜密,想要对他长时间隐瞒朱棣的死讯,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&esp;&esp;这已经不仅仅是王霄一个人的事情,而是包括了女人孩子,以及整个太子一党无数人的脑袋。
&esp;&esp;于谦和徐滨一起走进营帐,想要向王霄汇报今天的军务。却是看到王霄出神的坐在那里看外面的大雪。
&esp;&esp;“太孙,怎么了?”
&esp;&esp;王霄笑了笑,随手将家书丢进了面前的火盆“你们说,人活在世上为的是什么?”
&esp;&esp;两人愣了下,对视一眼后于谦说“大丈夫顶天立地,自当齐家治国平天下。”
&esp;&esp;徐滨想了想,拱手说“人活着,其实就是为了家人而活。”
&esp;&esp;笑容满面的王霄起身戴上铁盔,迈步向着营帐外走去“跟我去见皇上。”
&esp;&esp;“你说什么?”